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民本思想的现代超越习近平民本观的现代构建(2)

来源: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以维护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追求。党的十九大将这一追求表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以维护最广大的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追求。党的十九大将这一追求表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现代化过程中,贫困问题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妥善解决的重大问题。这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而贫困问题本身更是一个世界难题。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明确的阐释了“消灭贫穷”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内在要求。在进入新时代的条件下,“消除贫困”更成为我们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2020年是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完成年。这也就意味着千百年来所困扰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但随着绝对贫困人口的消失,相对贫困成为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要内容。如何提高相对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实现绿色脱贫、减贫、防止返贫,是今后我国扶贫工作的关键。这也是今后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民生。因此只有全面脱贫才标志我国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让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才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民本思想是治国理政之历史逻辑、五位一体是民本思想实现之路径

“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必须植根于本国的历史传统和思维习惯,符合本国国情才最可靠、最管用。“不忘本来,才能面向未来”,只有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以及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验才能更好的治理当下社会、走向未来社会。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合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千百年来,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民本思想在历史发展演进中成为我国国家治理的历史基因,是深刻影响着我国古代社会治理的经验总结。而中国共产党早在成立之初就把人民的解放和发展当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论在革命还是建设时期党都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不断为了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在当今社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思想已成为党治国理政的根基和血脉。为了保障人民利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领导人民制定了“五位一体”的社会发展布局。切实保障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五位一体”也成为当下民本思想的实现路径。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的五位一体布局的主要内容,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经济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改革和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文化建设为我们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资源。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五个方面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在新时代条件下,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我们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生产力发展了,社会水平提高了,才能真正消除贫困,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从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同层次的需要。我们改革的初心和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实现人民的理想。在经济建设的过程我们必须加强政治建设,以保证改革开放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方向。而法治和改革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是人民当家作主,其目的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的关键是从严治党。党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把人民“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人民是我们党保持不竭力量的源泉。习近平在讲话中多次引用郑板桥的诗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来告诫领导干部要关心百姓生活,重视群众利益。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切实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

文章来源:《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网址: http://www.xdzzjsyzb.cn/qikandaodu/2021/0223/761.html

上一篇:现代流动人口治理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开放式研讨教学模式在现代制造技术课程中的实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投稿 |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编辑部|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版面费 |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论文发表 |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