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新能源科技再升级,江淮汽车引领电池包技术创

来源: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7-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热,电动汽车成为许多客户选购的重点。江淮汽车作为进入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前5强的一流品牌,精准探测市场需求,不断升级新能源技术,打造高性价比系列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热,电动汽车成为许多客户选购的重点。江淮汽车作为进入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前5强的一流品牌,精准探测市场需求,不断升级新能源技术,打造高性价比系列车型,引领电动汽车发展新潮流。

近期,一款江淮纯电轿跑ic5吸引了不少业界目光。它采用江淮iEV平台第九代“硬核”技术,搭载64.5kWh高能量电池包,单体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40Wh/kg,极大降低起火概率;实现领先同级的530km综合工况续驶里程,彻底解决续航焦虑,令每一次出行再无后顾之忧,成为今年最受期待的纯电动轿跑。

江淮ic5何以独放异彩?秘密就在于其搭载的动力电池组是江淮新能源最新研发的蜂窝电池。所谓“蜂窝电池”,顾名思义,采用蜂巢结构的仿生设计,通过外延包覆的UE技术,实现单元化封装。其先进之处在于:首先,能够有效防止热扩散,保证电池包的安全,并且通过保持电池系统恒温,降低季节性温差对电池续驶里程的影响,解决了电动汽车低温续航的痛点;其次,由于电芯与导热胶的接触面积做到了100%,散热更快,降低了电池包温差,提高电池寿命;最后,蜂窝结构具有良好的坚固性特点,能够吸收碰撞和挤压产生的力量,不易出现大面积坍塌现象。可以说,“蜂窝电池”既能充分利用其电芯的高比能量,又防止其热失控威胁电池包和整车安全,实现了高能量和安全性兼得。

代表着江淮汽车在电池技术领域的不断创新,显示出精益求精的企业精神和不断升级核心技术的硬实力。在汽车行业风起云涌的形势下,江淮汽车把握市场需求,针对电动汽车的电池寿命、安全性能和续航能力等痛点,不断加大科研投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经过十年上万次模拟热失控试验,江淮新能源最终通过蜂窝电池系统技术解决了电池热失控安全难题。江淮iC5搭载的蜂窝电池,凝聚了江淮研发最新的研究成果,拥有UE模组、TM热管理和AT热失控防护三大电池核心技术,达到五星电池安全标准,完全消除用户安全顾虑。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大力发展的项目,具有健康、节能、环保等诸多优势,长期发展势头依然向好。一直以来,江淮汽车以踏实严谨的作风、奋发的科研精神,践行“节能、环保、安全、智能、网联、舒适”的关键技术研发路线,在电池隔热和控温方面成为国内少有的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成为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强有力的竞争者。

截至目前,江淮汽车累计示范推广超16万辆新能源汽车,累计行驶里程突破32亿公里。在电池热管理技术、本质安全管理技术等方面实现重要突破,电池液冷技术世界领先,国内独一无二,不愧是行业的佼佼者,是值得消费者信赖的品牌。

高质量产品成为企业发展新优势

软实力背后,也需要硬实力的加持。近年来,江淮汽车持续加大整车试验验证投入,持续开展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回购车试验和超长里程耐久性试验。江淮汽车更加注重生产线智能化建设,新建、更新、迭代了多条现代化的生产线,致力于构建江淮汽车发展新优势。

蔚来是与特斯拉齐名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江淮与蔚来牵手后,合作打造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基地通过选用全球最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装备,实现了冲压生产无人化、喷涂无人化、焊装整体自动化率达到98%,尤其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自动排产、自动能源管理、自动质量检测。

“大众共线生产”也是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后的一大特色亮点。基于和大众汽车的合作,江淮积极学习大众公司在质量管理上的优秀方法,把大众AUDIT评审方法、VDA6.3过程审核等标准和方法引入到公司。江淮汽车部分新品在江淮大众同一生产线上生产,除了共享58家大众汽车优质供应商,也全面采用大众汽车工艺技术和质量标准——代表德国汽车工业质量标准的大众VDA质量管理体系。

极致匠心终获丰厚市场回报

诚然,在乘用车起步阶段,江淮汽车也曾面对同悦车型生锈问题,正是抱着直面问题的态度,经过卧薪尝胆般的艰难开拓,最终铅华褪去,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热烈拥抱。

通过精心耕耘,江淮汽车获得了丰厚的市场回报。江淮汽车不断在国内医疗、公安、军队、海关等企事业单位和行业用户采购中备受青睐,在全球舞台上的表现也越来越闪耀。

文章来源:《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网址: http://www.xdzzjsyzb.cn/zonghexinwen/2020/0713/378.html

上一篇: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在经济工作首位 济南
下一篇:为何机床再制造在我国一直雷声大雨点小?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投稿 |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编辑部|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版面费 |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论文发表 |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