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现代技术都无法挖掘的秦始皇陵地宫,到底隐藏

来源: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曾经,有一位香港的经济学家张五常放出过一句名言,说如果打开秦始皇陵墓,单单门票的收入,就可以年赚25亿。 从经济学角度讲,这句话一点没错,只是秦皇陵的陪葬坑中的兵马俑

曾经,有一位香港的经济学家张五常放出过一句名言,说如果打开秦始皇陵墓,单单门票的收入,就可以年赚25亿。

从经济学角度讲,这句话一点没错,只是秦皇陵的陪葬坑中的兵马俑,就为国家每年创收超过10亿。作为中国的千古一帝,他的陵墓如果能被打开的话,经济收益完全无法估量。


Tips:秦始皇是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他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不过这种说法被考古学界一致反对,因为以现在的技术打开秦皇陵,里面大量的文物会因为保护技术不到位而被破坏。

这些文物可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借助它们我们可以还原2000多年前中国的真实风貌,其中的埋藏的宝贝,每一件都能被当做国宝对待。那么问题来了,秦始皇陵何时才有能力挖掘,地宫之中又埋藏着哪些秘密呢?

为什么现代技术还无法打开秦皇陵?

首先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什么现在的考古技术还无法保护出土文物。我们以兵马俑为例,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只挖掘了三个兵马俑陪葬坑,还有许多兵马俑依旧埋在土中,考古学家所做的只是抢救性发掘。没有全部打开的原因是,到现在还没有保护兵马俑身上色彩的办法。


Tips:秦始皇陵内共有3个兵马俑坑,秦始皇陵一号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平方米。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平均身高1.80米左右,最高的1.90米以上,陶马高1.72米,长2.03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但兵马俑并非按原比例还原,据记载秦国人的身高在165cm左右。

现在我们看到的兵马俑都是土色的,其实刚挖出来时陶俑是漂亮的彩色。这些颜料经过长年累月的反应,已经变质,暴露在空气中会被迅速氧化。往往是一个人俑挖到一半还能看见色彩,等到全挖出来就变成了土色,根本来不及保护。在古代墓穴中的其他有机物也是这样,比如说丝绸、贡品食物,木质品都会在空气中迅速氧化,变成一堆烂泥。


Tips:兵马俑的原本表层是彩色的。兵马俑刚出土时都是鲜艳的彩绘,有朱红、紫红、粉红、粉绿、粉紫、粉蓝、桔黄、黑、白等,有十几种颜色。

最经典的例子是2002年,在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的发掘中,居然发现了一碗4000年前的面条。当时饭碗呈倒扣的状态,考古工作者揭开饭碗,里面的面条还能看出模样,可不到一分钟,这碗面就腐烂黑化,变成了烂泥。

除了丝绸、精美的工艺品和过去上供的食物,最让考古学家牵心的是古墓中的历史文献,竹简。这些竹简在遇到空气之后也会开始碳化,现在研究出来的最好保护方法,就是在化学处理之后,装进恒温的蒸馏水之中。


Tips:竹简多用竹片制成,每片写字一行,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称为“简牍”。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书籍形式,用于书写文字的木片称木牍,多用于书写短文。

这些竹简上记载的文字,是如今最接近历史真相的记载,我们很多的历史常识,都被这些新发现的竹简一一推翻。比如清华战国简描述了周朝灭亡的真实原因,所谓烽火戏诸侯不过是一个文人间流传的笑话。

再比如《云梦睡虎地秦简》上详细记录了秦国的法律,按照上面的记载,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延误工期按律当斩的说法完全是错误的。可见,这些竹简对我们还原真实的历史有多大的帮助。

Tips:睡虎地秦墓竹简,又称睡虎地秦简、云梦秦简。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隶,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

作为秦国的帝王,秦皇陵中的竹简一定非常详实,如果贸然打开秦皇陵,这些珍贵文物都会被部分破坏,成为我们永久的遗憾。

就目前来说,最可行的发掘办法,是把整个秦皇陵罩在一个巨大的玻璃罩下,充入惰性气体,让考古人员背着氧气瓶进去发掘。


Tips:秦始皇陵中出土文物众多,青铜剑、石铠甲、青铜鼎、十四个面的骰子以及兵马俑等堪称国宝。

但想要实施这个计划,人类目前的水平完全达不到。秦皇陵实在太大,整个占地面积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座紫禁城。造这么大一个屏蔽罩,本身就能当做世界第九大奇迹了,可见发掘秦皇陵到底有多不现实。所以秦皇陵下的秘密,我们只能通过零星的文献记载,和高新技术来做推测了。

文章来源:《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网址: http://www.xdzzjsyzb.cn/zonghexinwen/2021/0620/905.html

上一篇:古代有削铁如泥的神兵利器?现代制造的刀剑回
下一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赛项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投稿 |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编辑部|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版面费 |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论文发表 |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